“亲们,本周是最佳赏花时机,你不来赏花儿,花儿就不等你了。”5月18日,汉阳陵第五届月季节正式开幕,徜徉在盛放的月季花海中,感受历史遗迹与自然风光带来的双重魅力,让人心旷神怡。汉阳陵工作人员介绍,月季节已成功举办4年,今年将持续至6月19日。“这两天游客数量明显增加,门票收入也有所增长。”
从春红柳绿到夏花绚烂,从繁华城市到僻静乡村,“赏花经济”风生水起,我省各地纷纷以花为“媒”,做起了“花样文章”。
1 花海遍地开,带火乡村游
“徜徉于原生态的槐林中,闻着幽幽花香,品味着各类槐花美食,感觉棒极了。”西安市民王先生说。5月12日至22日,我省咸阳市永寿县第十四届槐花节成功举行。槐花节期间,永寿县举办了文艺演出、美食烹饪大赛、“漫天槐花谁最美”自驾游活动、特色旅游产品展、中国槐乡“那些花儿”微信摄影大赛等多种活动。
永寿县旅游局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永寿县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40万亩槐花资源,先后举办了多次槐花节,形成了以槐花为主打的旅游品牌,成为了西安、咸阳等地人们休闲、避暑、度假、养生的后花园。永寿县也以花为媒,依托旅游产业促进餐饮、住宿等消费业态协调发展。今年槐花节期间,共有56.8万人次前来参观,旅游收入达到3.07亿元。
孟夏之日,安康石泉县饶峰镇光明村的千亩牡丹园让传统农田增色不少。看好油用牡丹的经济价值,光明村发动全村247户600余人种植了1600亩油用牡丹。如今的光明村,“高处结满黄金果、低处开满富贵花”,前来参观的游人络绎不绝,油用牡丹成了村民的致富新途径。据悉,饶峰镇还将在当地引进“牡丹茶”加工厂、牡丹籽油加工厂,每年还能提供就业岗位,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当传统种植业与乡村旅游相逢,赏花经济逐渐成为了农村农业发展的新业态。这不仅让传统种植业的价值大大提升,还为乡村旅游增添了更为鲜活的内容。
做足“花样文章”的不止永寿和石泉。三月以来,我省各地百花齐放,从汉中洋县的油菜花节,到铜川王益区的万亩桃林,户县太平的紫荆花海,再到镇安县木王山的杜鹃花……数以万计的赏花客拥入花海田间,带火了我省乡村游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链。通过赏花与旅游融合,“花样经”与“商务经”结合,“赏花经济”成了当下的热门话题。如今,办花节不仅是赏花活动的主要形式,更嫁接了招商、商品推介等经济活动,成了当地展示形象、吸引投资的重要载体。
2 “花期”易过,掣肘难消
一进入4月,对于汉中人来说,与金灿灿的油菜花海一同涌来的,还有来自省内外的赏花游客。汉中市兴汉新区党工委书记杨记明说,每到周末,他的手机铃声就不断,都是西安的朋友为订不上客房打来的;有朋友到了凌晨一两点,还无法解决住宿问题。
让杨记明烦恼的还不只是住宿问题。“汉中不只有油菜花,汉中的汉文化资源是更加独特的地域优势,但目前这些历史旅游资源还都比较分散,还未整合起来成为产业。”杨记明表示。
汉中过去几年借助油菜花节,在全国范围内叫响了旅游品牌。但吸引大量人气后,吃住行游购娱等其他旅游要素,却成为瓶颈;当油菜花的“花期”过后,汉中旅游的热度也突然间降下来。
除此之外,作为新兴业态,赏花经济在发展上也存在掣肘之处。
陕西大唐牡丹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张迎国近日有些焦虑。从2013年起,张迎国开始种植油用牡丹,4年时间,张迎国的牡丹种植基地已扩展到7300亩。让张迎国更为自豪的是,牡丹基地位于乾陵风景区南门口,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让这里成为一块风水宝地,每到4月,漫山遍野的牡丹迎风摇曳,越来越多的游客在这里拍照留念。
敏锐的张迎国嗅到了赏花经济商机,从2016年起,张迎国开始了从油用牡丹种植基地向观赏性牡丹园的转型。两年的摸索尝试,张迎国尝到了甜头,但也遇到了三大“难题”。一难花期过短,扩大规模风险高。目前园内观赏牡丹只种植了40多亩,其余全是白色的油用牡丹。要想具备更强的观赏性,就必须让牡丹“变色”,但牡丹嫁接是个技术活,成活率低费用高,风险很大,而且牡丹花期只有二十多天,投入和产出难成正比。二难转型需要时间周期,配套服务跟不上。两年牡丹节,前来观赏的游客不少,但大家都反映园里配套设施跟不上、服务不到位、休闲娱乐和体验消费都没做起来。张迎国表示,这些都在规划之中,但如何在转型期留住游客,保持口碑,依然是个难题。三难资金缺口大,融资举步维艰。观赏性产业周期长、见效慢,张迎国四处“化缘”,但金融部门不支持,投资方不认可,企业目前资金缺口共1.5亿元,只能勉强度日。没有金融活水,一切规划和梦想只能是镜花水月。
“赏花产业是个朝阳产业,如果能破除发展瓶颈,把武则天和牡丹的故事讲好,把大唐牡丹园品牌做大做强,那受益的不仅是企业,还将撬动整个县域经济发展。”张迎国谈道。
有专家表示,与注重长期生态保护的国际知名旅游品牌相比,中国赏花经济还在初级阶段。目前赏花乡村游存在着交通拥堵、管理服务不足、开发程度较低、乡村旅游业态稀缺等问题,无法有效满足旅游者深度体验乡村生活的需求。
3 赏花还需做足“后续文章”
面对诸多发展瓶颈,如何做足赏花经济的“后续文章”,让“花期”更持久,汉中市做出了有益尝试。
5月18日,记者来到汉中市兴汉新区西部区域的张骞风情街。这条正在建设中的西域风情街区,林立着各具特色的酒馆和旅店。一街之隔的汉人老家街,也将建设各类地方特色民宿,建成之后这里将能提供上千个床位。而这只是整个27.7平方公里的文化旅游新城——兴汉新区,很小的一部分。建设中的兴汉新区以汉文化为核心,配套了文化、娱乐、休闲、住宿等各种旅游服务业态。同时新区位于西成高铁汉中站的区域,今年底高铁开通后,这里也将成为游客来汉中旅游的第一站。
据汉中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庄山介绍,兴汉新区的建设,将直接解决游客来汉中观赏油菜花时,汉中当地旅游综合承载力不足问题;与此同时,兴汉新区以汉中的历史文化为“卖点”,充分挖掘和“活化”汉中的汉朝文化、汉族文化、汉江文化,能延长汉中旅游的“花期”。
除了打造新的旅游承载体,汉中市的很多县域,正充分利用赏花带来的旅游人气,“盘活”当地既有的旅游资源,带动当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茶园遍布的西乡县,当地在油菜花和樱花开放期间,适时地推出茶园观光、采摘和茶树领养活动,让赏花与采茶“共舞”。“我们不只是做茶叶生产和销售,在当前汉中旅游发展越来越热的情况下,我们也要充分挖掘茶园的市场潜力,做长茶产业链,带动区域经济实现更大发展。”陕西鹏翔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段成鹏说道。
面对旺盛的消费需求,如何打破“赏花经济”的季节性局限,将“赏花经济”与乡村游、产业致富结合起来,将单次赏花游客群转变为多次农产品消费的顾客群?下一步,如何以“赏花经济”为支点撬动更大范围的经济发展?这些问题值得深思。
下一篇:【新浪网】全域理念成就全景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