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大开放成就新格局
时间:2017-04-29 17:20:00 浏览:
       开放的精神 开放的视野   
  汉中自古尚新潮。地处长江流域,兴替汉江两岸,汉中人在骨子里开放意识就比较强烈。这里的人们一直都为翻越巴山,凿通蜀道,冲出盆地,穿越秦岭,走向世界而艰苦卓绝,奋斗不息。 
  往事越千年,中国古代第一个走向世界的先驱就是汉中人张骞,他开辟了丝绸之路,至今承载着开放和平合作的精神。三国时期诸葛亮凿修长空栈道的历史遗迹,向人们展示着走出秦岭的雄心胆魄…… 
  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我省第一个对外开放合作的项目就是比利时杨森公司与汉中汉江药业合作,成就了西安杨森的辉煌历史。如今又有澳大利亚颐康养老护理院与兴汉新区签署协议,正式落户汉中。标志着这里大开放已经具有地球村的胸怀和视野。 
  4月19日,记者在兴汉新区西部区域,欣赏着“张骞风情街”的风貌,这里是浓缩了的丝绸之路,其中包括楼兰、敦煌、龟兹、乌孙、大月氏、于阗等七个具有代表性的古国,按照在其历史版图上的位置依次分布在张骞文化街内。这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元素,它代表着一种精神,让人重温那个开放交融的时代,回望张骞出使西域的现实意义。千年国际经贸文化交流的丝绸之路,正是开放精神的写照。 
  开放的高地 投资的热土 
  时代在变化,区域发展的契机也一直在变。汉中迫切需要找到新的开放承载体。自2012年始,在汉中市区北部,一座27.7平方公里的兴汉新区,经过5年时间的发展,从被观望到被认可。 
  来自欧、美、亚、澳的几十支顶尖团队参与规划设计,中国建设、中国城建等近50家“中”字头企业来这里投资建设。国内多家银行和投资公司也看好此地。 
  或许一般人很难想象,在汉中这样一个三四线城市的一个项目上,竟然汇聚了来自全球范围内的资本、技术、创意、人才。第一次概念性规划,兴汉新区便组织了一个国际竞赛,邀请国际著名设计公司参加。最终他们从8家之中选出了德国、法国、英国的各一家公司入围。 
  兴汉新区矢志要打开大门、放眼全球去谋划好这件事。特别在产业布局上,紧紧跟随中国乃至世界产业发展的趋势,着力规划一个核心产业——汉文化旅游产业,两个支柱产业——大教育与大健康产业,多个创新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智慧产业等。兴汉新区通过发展新技术、新产业,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在全球视野下打造创新创业的新机遇、新平台。 
  兴汉新区负责人介绍道,他们策划的汉源湖大型水上实景演出项目,聘请的是曾给杭州G20峰会做文艺演出的团队;聘请为杭州G20峰会各国领导人设计服装的设计师楚艳前来合作,开发汉服产学研一体化项目;聘请台湾的专家团队,为汉乐府体验项目研发宫廷糕点;与中央音乐学院合作,挖掘创作汉代音乐文化遗产。每个项目的设计,从元素到内涵都要彰显出陕西对外开放的新成果。 
  开放赢得天时地利人和 
  开放,对于身处西部内陆省份的陕西来说,是一个曾经无比荣耀、如今又无比迫切的话题。正在如火如荼建设着的汉中兴汉新区,就继续发扬先辈的开放开拓精神,迈上新一轮扩大开放的新高地,赢得天时地利人和。 
  首先,兴汉新区踏上了追赶超越的快车道,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两年创造完成投资建设600亿元的陕西速度。 
  随着今年底西成高铁的开通,处于西成高铁汉中站区域、“关天经济圈”“成渝经济圈”和“江汉经济圈”中心位置的兴汉新区将迸发出更大的活力。 
  其次,兴汉新区的建设与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方向相一致。两年一步步走来,它每走一步都与国家的产业政策相吻合。 
  其三,兴汉新区敢抓机遇,善抓机遇,提前谋划,敢为人先,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以造福当地、服务汉中赢得人心,所以路子走得正,步子迈得大,项目信誉好。 
  省委书记娄勤俭说,要站在“秦岭之巅”看陕西,放眼全球和全国审视陕西的文化优势,在建设中既突出传统符号,又用好现代元素,做到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传统与时尚完美融合。兴汉新区正在按照这样的要求,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并成为汉文化对外宣传交流的重要平台。 
  “我们打造的不仅仅是一个景区,而是汉文化‘家’的概念。打造的不仅是陕西文化旅游的新高度,也为中国名城旅游贡献了新亮点。”兴汉新区的投资方如是说。 
  在这里,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游客,将尽情感受汉文化的深厚底蕴;来自全球的创意、资本、技术和人才,将共同推动汉中在健康、教育、文旅等领域的产业升级;来自汉中当地乃至更大区域内的旅居者,能尽情领略文化新城的幸福生活。 
  开放成就新格局,开放成就百事兴。在兴汉新区,我们看到的是那么一股开放的气魄,开放的精神,开放的视野,她代表着陕西人的精气神,代表着“追赶超越”的好劲头!
本报记者 高振博 宋红梅 

上一篇:【陕西日报】让绿色成为发展的永久底色

下一篇:【陕西日报】共享发展是最温暖的民生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