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能行旅汉中期间的诗歌创作
时间:2016-06-16 00:00:00 浏览:
李青石
 
  薛能(约817年——880年),字太拙,汾州 (今山西汾阳) 人,晚唐著名诗人。虽然两唐书中没有薛能的传记,但宋代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计有功的《唐诗纪事》、元代辛文房的《唐才子传》、明代高棅的《唐诗品汇》对他均有较详细记载。薛能是晚唐仕宦显达的诗人,在地方做过方面大员节度使,入朝官至工部尚书。薛能一生宦游多地,游历颇广。他又是一位创作十分勤奋的诗人,每到一地,都登临吟咏,题诗留念。《唐才子传》说他:“耽癖于诗,日赋一章为课。”⑴薛能又是个自视很高、个性张扬、恃才傲物、睥睨群雄的人。他曾在《柳枝词五首》其五中吟道:“刘白苏台总近时,当初章句是谁推。纤腰舞尽春杨柳,未有侬家一首诗。”他还在诗后面的自注中对刘禹锡、白居易的同题诗大加批评,说:“刘、白二尚书继为苏州刺史,皆赋《杨柳枝词》,世多传唱,虽有才语,但文字太僻,宫商不高。”⑵他又放言:“我身若在开元日,争遣名为李翰林(李白)。”⑶薛能虽然口气宏大,但他的诗不仅无法与李白相比,距白居易、刘禹锡也有很大的差距。薛能恃才傲物,甚至对人缺乏应有的尊重。《唐才子传》说他:“性喜凌人,……尝以第一流自居,罕所拔拂。”⑷《唐才子传》中还记载了有关他与诗人刘得仁的故事。刘得仁是一位公主的儿子,他的兄弟都因出身高贵荫封做了官,而他却痴迷于诗歌。出入科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刘得仁曾将自己写的诗呈与薛能请求指正,薛能读后评价说:“千首如一首,卷初如卷尾。”⑸直言讥讽刘得仁的诗缺少变化。
 
  薛能宦游西川来回都经由汉中,留下多首诗作吟咏汉中山水。唐懿宗咸通五年(864年)春,盐铁转运使李福以同平章事之衔出任西川节度使。薛能曾数度在李福手下任职,李福对薛能十分赏识,特地选拔薛能为节度副使一同前往西川赴任。从薛能的诗中我们知道李福、薛能一行是由褒斜道经褒城过勉县下西川的。入川途中,薛作有《褒斜道中》、《题褒城驿池》、《西县途中二十韵》等诗纪此行。诗人的《褒斜道中》诗中写道:
 
  十驿褒斜到处慵,眼前常似接灵踪。江遥旋入旁来水,山豁犹藏向后峰。鸟径恶时应立虎,畬田闲日自烧松。行吟却笑公车役,夜发星驰半不逢。⑹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中描述了行进在褒斜道上所看到的景象与感受。从诗句描写中我们知道诗人一行正是从褒斜道前往西川赴任的。褒斜道在中唐前曾有一度失修,官役商旅很少。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朝廷对江口以北的褒斜道进行了整修,褒斜道又恢复了往日通行。“十驿褒斜”说明新修的褒斜道上供过往官吏歇息的驿站很多,已恢复了往日的功能。据《旧唐书·宣宗纪》记载: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十一月,兴元节度使郑涯、凤翔节度使李玭,奏修文川谷路。自灵泉至白云置十一驿,下诏褒美。”⑺可见诗人的描写是有历史依据的,当时褒斜道上的驿站很多。一个“慵”字写出了诗人们行路时的情态,坐车或骑马行走想平坦的驿道上,略显得有些慵懒。有时秦岭的风光又使诗人眼前一亮,沿途那青翠的山岭中,似乎处处都是神仙的家园。诗中所说的“灵踪,”是指神仙僧道足迹所履之处。诗中还描写了褒斜道上的山水景观。远远望见滚滚江水与远处的山溪融汇一处。峰回路转,透过悠长的峡谷的豁口,更美的山景又展现在诗人面前。我们知道沿着褒斜道行走,所见的主要河流是褒河,褒河沿途,山川多姿,移步换景,美不胜收。诗人还描写了在褒谷口看到的景致,两岸山势逼仄,壁立千仞,这是古代褒斜道在上最险恶的一段。东汉永平年间,人们在这里开凿了世界上第一座人工隧道——石门。石门上有一山石,状如虎立,石上刻有隶书“石虎”二字,相传是西汉隐士郑子真手笔,故名曰石虎,其上有只有飞鸟才能通过的鸟径。所以诗人说:“鸟径恶时应立虎”。诗中还写了褒谷口原始的耕作方式,农民们为了开垦一点耕地,烧松开荒。可见当时的秦岭中地广人稀,生产方式极度落后。从“畲田”二字我们知道诗人到褒谷口的时间应是春末夏初。在诗的结尾处诗人写了行进在褒斜道时潇洒与惬意。路途中还有暇赏景吟诗。吟诗之余还车夫调侃几句。由于诗人此次旅行褒斜道,车少人稀,远不及往日繁华,所以诗人说:“夜发星驰半不逢。”
 
  出了褒谷口,诗人到了褒城县,住进了号称天下第一驿的“褒城驿”。而此时的褒城驿已今非昔比,晚唐散文家孙樵路过褒城驿时所写的《书褒城驿壁》中说:“及得寓目,视其沼,则浅混而污;视其舟,则离败而胶;庭除甚芜,堂庑甚残。乌睹其所谓宏丽者?”⑻孙樵生活的年代稍晚于薛能。而薛能到褒城驿时景象虽不像孙樵所见的那样破败,但那时的褒城驿也已现颓像。薛能在《褒城驿有故元相公旧题诗,因仰叹而作》一诗中写道:
 
  鄂相顷题应好池,题云万竹与千梨。我来已变当初地,前过应无继此诗。敢叹临行殊旧境,惟愁后事劣今时。闲吟四壁堪搔首,频见青蘋白鹭鸶。⑼
 
  这是一首七律,诗题中说明诗人入住褒城驿后,看到驿站破败不堪,又读到驿站墙壁上残存的元稹诗,感慨良多,写了这首诗。
 
  “鄂相顷题应好池,题云万竹与千梨”两句说的是诗人在褒城驿读到元稹当年题在褒城驿壁上诗的情景。鄂相代指元稹。元稹曾入朝为相,后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上,所以薛能称他为鄂相。元和四年三月,元稹使东川办严砺案,过褒城作《褒城驿(军大夫严秦修)》⑽一诗记叙了当时驿站的景象,诗中有“已种万竿竹,又栽千树梨”之句。其实褒城驿的梨、竹在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元稹贬官通州司马时已枯败。元稹在《褒城驿》(其二)中写道:“忆昔万株梨映竹,遇逢黄令醉残春。梨枯竹尽黄令死,今日再来衰病身。”⑾
 
  “我来已变当初地,前过应无继此诗”两句是意谓诗人到褒城驿后所见的景象大不同前,景已不是元稹所写之景,人也不是当初之人,物人尽非。自元稹之后,再没人题和过元稹的诗。世事沧桑之慨尽在诗中。“敢叹临行殊旧境,惟愁后事劣今时”两句写了诗人触景生情的感慨。即将离开褒城驿,有感于此时破败荒凉的天下第一驿远非元稹路过时的景象。随着唐王朝日渐衰落,诗人惟恐这所曾经繁华的驿站日后更加败落。这也显示出诗人唐王朝对江河日下、日已衰败的命运的忧虑。“闲吟四壁堪搔首,频见青蘋白鹭鸶”两句写出了诗人吟咏褒城驿四壁前人题诗时的复杂情感。“搔首”二字写出了此时诗人的情态,我们可以猜想诗人搔首的原因:是为国家命运的担忧?是为个人前程的忧虑?是为褒城驿衰败的喟叹?再看废旧的驿站池塘中漂满浮萍,偶尔有白色的鹭鸶飞来觅食。
 
  此次行程中薛能见到了最具汉中特色的春天景象:青山、碧水、绿地、白云、蓝天、浮萍、鹭鸶。但他的心情并不像春天那样靓丽。
 
  薛能离开褒城过西县(今陕西勉县)时还写了长诗《西县途中二十韵》。⑿诗中描写西县“蜀音连井络,秦分隔褒斜。”这里仅仅与秦地只隔着褒斜道,但乡音却与秦地大不相同,诗人听到西县人的口音是“蜀音”。诗中写了西县物产与生活方式“野色生肥芋,乡仪捣散茶。”诗中所写的肥芋不知是汉中的芋头还是魔芋,这两样都是汉中盛产的农作物。“捣散茶”则是西县一种独特的烹茶方式,这种茶的烹制方法已不可知。今天勉县的邻县略阳还保持着饮用“罐罐茶”的习惯。“罐罐茶”的烹制方法就是用小罐盛水,放入茶叶,小火慢煮,边煮边放入面糊,再加上清油,调以茴香、藿香、生姜、食盐、核桃等调味品及佐料制成。“捣散茶”是否与“罐罐茶”有历史渊源,也未可知。在西县,薛能还拜谒了武侯墓,凭吊这位在汉中建功立业的名臣贤相。赞叹诸葛亮为蜀汉王朝殚精竭虑、死而后已。并感慨刘家气数已尽,即使有诸葛亮才智也无力回天。诗中吟道:“葛侯真竭泽,刘主合亡家。”
 
  薛能到西川后,还以西川节度副使的身份兼任嘉州刺史。在成都与嘉州,薛能留下了许多诗作,却没能留下让人值得念想的政绩。咸通八年(867年),在西川任满三年的薛能奉诏回京。他回京的时间大约是这一年夏初时节,他在回京路上所作的《嘉陵驿》诗显示了诗人归程的时令,诗中写道:“雹凉随雨气,江热傍山根。蚕月缲丝路,农时碌碡村。”此时天气十分炎热,农民们正忙着缫丝、打场。
 
  薛能似乎对西县情有独钟,回京时走到西县又作了一首《西县道中有短亭、岩穴、飞泉,隔江洒至,因作二首》、《西县作》等诗,《西县作》⒀诗曰:
 
  三年西蜀去如沉,西县西来出万岑。
 
  树石向闻清汉浪,水风初见绿萍阴。
 
  平郊不爱行增气,好井无疑漱入心。
 
  从此渐知光景异,锦都回首尽愁吟。
 
  诗中写出了对西川生活的不满与无奈。或许诗人觉得在西蜀空耗光阴,无功可言,所以说:“三年西蜀去如沉”。离开成都后诗人一直行走的崇山峻岭的蜀道上,到了西县才走出重山,进入汉中盆地。汉中光景不同于西蜀,甚至喝一口西县的井水也觉得沁人心脾。再回首三年西蜀生活,诗人的感受只是一个“愁”字,他在诗中说:“锦都回首尽愁吟”。史书对薛能在西川的事迹记载很少,但我们从他的诗句中可以看到,诗人三年西蜀生活并不如意。
 
  从西县到褒城,回程中的诗人再次住进褒城驿。诗人又作了一首《题褒城驿池》,⒁诗中写道:
 
  池馆通秦槛向衢,旧闻佳赏此踟蹰。
 
  清凉不散亭犹在,事力何销舫已无。
 
  钓客坐风临岛屿,牧牛当雨食菰蒲。
 
  西川吟吏偏思葺,只恐归寻水亦枯。
 
  这所驿站在秦岭脚下的褒谷口,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过往官吏在此常常驻足歇马,游玩赏景。驿站门前就是通往长安的褒斜道,所以诗人说这里:“池馆通秦槛向衢”。重回这所驿站,诗人又想起元稹在褒城驿之事。当年元稹到褒城县时,黄县令曾邀元稹乘画舫游褒河。而如今驿站中亭榭还在,画舫已无,诗人元稹也早已作古。百无聊赖中诗人走到褒河边,他看到了这样一幅了画面:微雨中,一位钓客悠闲地坐在褒河水中的一座孤岛或沙洲上垂钓;河边的老牛懒懒吃着菰叶与蒲叶。看到这样的静穆恬淡的景象,诗人心中的归隐之情油然而生。自称“西川吟吏”的薛能寻思在秦岭脚下、褒水岸边修一座茅庐,但又担心即使是寻到山穷水尽也无法如愿。其实薛能并没有归隐的真意,这只是诗人抒发的忧郁无奈情怀。纵使诗人才情万丈,志如鲲鹏,但身处衰落之世,也无力挽回天,所以才有这样的喟叹。
 
  薛能虽不是汉中籍人士,也未在汉中任过职,他行旅汉中时这里雄伟奇异的山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吟咏汉中的诗歌描绘了汉中的山川风貌,抒发了诗人行旅蜀道时的情怀与感受,有较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较高的艺术成就。
 
  薛能回到京城长安后仕途比较顺遂,后又担任刑部郎中、同州刺史、京兆尹、升任至工部尚书衔任徐州节度使,又任陈许节度使,驻许州(今河南许昌)。《唐才子传》说他后来被周岌所率的许州乱军所杀。当代学者谭优学先生在《唐才子传校笺》中说在许州兵变中薛能可能只是被逐,并未被杀。⒂
 
  
  参考文献
 
  ⑴⑷⒂傅璇琮.唐才子传校注[M].中华书局,1987.
  ⑵⑶⑸⑹⑼⑿⒀⒁全唐诗[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⑺(五代)刘昫.旧唐书[M].中华书局,2007.
  ⑻孙樵《书褒城驿壁》.转引自朱东润.历代文学作品选[M]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⑽⑾(唐)元稹.元稹集[M].中华书局,2010.

上一篇:武元衡途经汉中时的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