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最具影响力和开发价值的文化资源品牌
时间:2016-06-16 00:00:00 浏览: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南水北调中线源头的汉中,文化创意与旅游度假产业是重点发展的产业。目前汉中市已有许多具有高度影响力和巨大开发价值的旅游品牌。由于汉中市文化产业发展不够充分,文化产品不够丰富,其他文化产业中还缺乏具有全国影响的品牌。
 
  1、紫柏山4A级旅游景区
 
  紫柏山景区位于留坝县西北、秦岭南麓,距留坝县城17公里,与华山、太白山齐名,是陕西三大名山之一,海拔1300——2610米。因山上古树多紫柏,故名紫柏山。2009年2月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12年紫柏山景区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正式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绵延数十公里的紫柏山脊上九十二个起伏平缓的山头与八十二个如盆如盘、如锅如碗的圆型草坦迤逦相连,绿色无边。山脊的翠绿与四周山峦的黛色形成鲜明对比。沿草坦下行,草坦底部都有一垂直向下的深洞,形成一个个巨大的天然漏斗。山顶草丛中隐没着各种奇型怪状的山石,这些石头不同于一般山崖之石,石上布满圆形、椭圆形、匙形和不规则的半圆形坑洞。
 
  紫柏山顶的这些大自然鬼斧神功雕凿的奇异景观应该是大约距今二、三百万年前的第四纪早期古冰川运动的杰作——冰臼。紫柏山脊裸露出来的岩石上的冰臼置身于一望无际的绿草茵中,它只是紫柏山冰臼群全豹之一斑。山上一些盆景似的乔木可能是因为生长在较大的冰臼之中根系受到限制无法长得高大。山顶上漏斗状的坦则是冰川渐渐消融时水流从山石的裂隙向下流淌,将山石中的碳酸盐溶解带走,形成今天的锅状漏斗。山上流水向下的作用又使山下又形成了许多溶洞。漫长的冰川消融期水流的琢磨把山脊的岩石雕琢成千奇百怪的冰臼。山顶的融水及后来雨水的渗透冲走岩石中的碳酸盐成分形成圆型石坑。经年不息的西北风挟带着西亚、新疆和蒙古高原漫漫沙尘覆盖在这些连片石坑上,加之数万年植被的腐殖质为后代的草木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形成了今天满目苍翠、花繁草茂、风景如画的八十二坦。
 
  紫柏山也因为汉代留侯张良归隐于此而著名。坐落在紫柏山下的留侯祠(张良庙)传说是张良辟谷修仙的道场,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唐宋元明清及近现代,曾有无数文人骚客路经这里,留下了诗词题咏。2006年05月25日,张良庙作为明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留侯祠距留坝县城17公里,316国道经过山门,交通十分便捷。
 
  2、长青华阳4A级旅游景区
 
  长青华阳景区位于秦岭山脊中段之南坡,距洋县县城76千米。景区由华阳古镇和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构成,平均海拔1700米。景区总面积300平方千米,旅游景区面积100平方千米。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以保护大熊猫及栖息地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2012年华阳景区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正式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极其丰富珍贵的生物基因库。被称为中国“动植物生态资源宝库”。景区内种子植物就有145科、762属、2039种;珍稀植物有独叶草、太白红杉、秦岭冷杉、水青树等22种;野生蕨类植物61种;有脊椎动物311种,其中兽类63种,鸟类202种;两栖爬行类28种;鱼类18种。在脊椎动物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物共39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有大熊猫、朱鹮、羚牛、金丝猴、豹、金雕、林麝7种;二级保护动物有鬣羚、斑羚、黑熊、金鸡、红腹角雉、勺鸡、大鲵等32种。被国际生物界誉为“动物活化石”的大熊猫在区内分布密集,密度达到0.34只/平方千米,约有120余只,占秦岭大熊猫总数的1/3,野外偶见率达50%以上,并多次发现棕白色大熊猫。在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你可以近距离与“四大国宝”— 大熊猫 、朱鹮、金丝猴、羚牛亲密接触。
 
  景区山奇水秀,花繁树茂,站在景区高处极目远眺,苍莽秦岭尽收眼底,千峦万壑、层峰叠嶂、气象万千,山岚起伏、云涛翻滚、蔚为壮观。这里四季风光,各有不同,珍禽异兽、奇花异草随处可见。唐代诗人元稹在《使东川·南秦雪》诗中用如椽的诗笔描绘了仲春时节行走在这里所见到的景象:“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
 
  华阳古镇座落在群山环绕的长青华阳景区之中,是高山中的小盆地,酉水河贯穿古镇南北。这里人文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民俗风情奇异、田园风光秀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曾设华阳县。汉代开拓的灙骆道古道穿越其境,是长安通往蜀地众多古栈道中路途最近、路况最险的一条。盛唐之际,灙骆道成为官驿大道,沿途多有客舍驿站、酒肆店铺。往来士绅官商冠盖如云,大诗人岑参、元稹、李绅都曾宦游途经华阳。蒸笼场、骡马店、牌坊沟、三官庙、得意阁、魁星楼记录了灙骆古道往昔的喧嚣与繁华。明清时期店铺、庙宇、堰渠、残桥等遗存随处可见。
 
  华阳古镇民风淳朴、山民热情好客,有客自远方来,吊锅煮腊肉、酒歌劝饮酒。民间文艺活动丰富多彩,每逢春节喜庆,悬台社火、高翘、龙灯、舞狮、彩莲船、舞动小镇。民间工艺有雕刻、泥塑、刺绣、剪纸、纸扎等。
 
  华阳还是红色旅游目的地。1935年3月8日,以程子华为军长,徐海东为副军长,吴焕光为政委的红二十五军由鄂豫皖根据地北上抗日途经洋县,驻军华阳。军司令部设在距洋县华阳镇5公里的红石窑村余家大院。红二十五军驻军华阳期间,建立了红色政权苏维埃。红二十五军离开华阳后,共产党的华阳游击队又遭失败,余家大院遭国民党“围剿”部队拆毁损坏。解放后,党和政府对遗迹积极进行了保护。现存房屋两大院11间,古柏44棵。为近现代重要革命历史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存有当年红军施用过的刀、枪100余杆,红军书写的标语及部分物品。是汉中市爱国主义教育重点基地。
 
  长青华阳景区现已形成了集生态观光、人文历史、红色旅游、国宝观赏、科考探险等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3、青木川古镇及青木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青木川古镇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处于陕、甘、川三省交界处,西连四川省青川县,北邻甘肃省武都县、康县,距汉中市区207千米。素有“一脚踏三省”之誉。青木川虽为陕甘川边交通要塞,但远离县城,乃山高皇帝远之僻远之地。古镇历史悠久,曾是羌汉杂居之地,自明朝逐渐形成街市,明成化年间。一条“回龙场”古街从南向北把小镇拉得悠长。两边的明清民居错落有致地,华丽的廊桥“飞凤桥”横跨金溪河两岸。明代朝廷统一地名,命名为永宁里;清光绪年间为宁羌州西路18牌;新中国成立后,乡民以当地一颗大青木树为象征,更名为青木川。
 
  青木川鼎盛时期是民国时期。民国时期的魏辅堂是陕甘川边的传奇人物。魏辅唐,宁强青木川魏家坝人,出身贫苦农民,读过几年私塾,后加入地方民团。民国13年(1924),伙同朋友魏达帮杀死当团总的堂叔魏征先,然后在茶馆招集乡绅、名流聚会,要大家推举自己为舵把子,成为青木川龙头老大。魏辅唐统治青木川时,靠种植罂粟而发家,买枪屯兵,拥有上千人、数百条枪,成为陕甘川边界一支强大的地方武装。后担任过任过团总、区团长、自卫队长、宁强县独立自卫大队长、宁西人民自卫总队长、川陕甘9县(文县、武都、康县、江油、平奚、昭化、青川、宁羌、彰明)联防办事处副主任等职务。同时为红帮首领。统治青木川达20多年,俨然小镇的“土皇帝”。魏辅唐统治青木川时期重视文化教育,出资兴办辅仁中学,规定凡青木川适龄儿童,一律送入学校读书,否则家长将受处罚。儿童入学不仅费用全免,而且还给学生家庭一定的补助,以补偿家庭劳力的损失。移风易俗,促进当地社会的进步文明。兴修水利,造福当地百姓。兴修商业设施,保护客商利益,繁荣市场贸易,使青木川成为陕甘川边重要的商贸重镇。
 
  1949年秋,魏接受国民党汉中十八绥靖公署长官曹日晖整编,将原有武装扩编为“宁西人民自卫总队”,按国军团级编制,官兵达千余人。解放军解放汉中后,在共产党人黎民觉、刘甲三的劝说下, 1950年1月29日,魏辅唐带所部300余人向人民政府和驻军缴械投诚,接受整编。1952年4月27日,宁强县人民法院以恶霸杀人反革命罪判处其死刑,押解回青木川辅仁中学处决。1986年4月,陕西省委将原国民党宁西人民自卫总队定为投诚部队。宁强县委对魏辅唐一案进行复查。1987年5月25日,宁强县法院对魏案重新审理,认为魏辅唐解放前虽有历史罪恶,但解放后未犯新罪,且向人民政府缴械投诚,属投诚人员,故撤销1952年的刑事判决,对魏辅唐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古镇中属于魏辅唐统治时期的建筑有:烟馆、洪盛昌、洪盛魁、辅仁中学、乡公所、魏家老宅等。2008年汶川地震中青木川遭受极大的破坏,现已基本恢复震前原貌。
 
  魏辅唐的传奇故事也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素材。著名作家叶广芩以魏辅唐为人物原形创作了长篇小说《青木川》,小说2007年1月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小说出版后好评如潮,获得了一系列文学大奖,2007年中国小说学会年度长篇小说排行榜第三名, 2010年获第二届柳青文学奖长篇小说奖,2010年陕西省第十一届“五个一工程”优秀图书等。这部小说的成功使青木川名声大噪,带动了青木川旅游业的发展。2013年热播电视剧《一代枭雄》根据《青木川》原著改编。其剧中主人公何辅堂原形即魏辅唐。汉中本土作家刘建的长篇小说《青泥何盘盘》也取材于魏辅唐和青木川的故事,这部小说以历史编年体的手法叙事,人物命运跌宕坎坷,故事情节离奇曲折。小说可读性极强。
 
  青木川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宁强县的青木川镇北部。2002年8月26日陕西省政府第16次常委会批准成立青木川马家山自然保护区。2009年9月18日批准为“青木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木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坐落于秦岭山系与岷山山系交汇处,是一处以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南北宽15.5千米,东西长28千米,面积为102平方千米。青木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年平均气温13℃。保护区内发源于甘肃白龙山的白龙河和发源于马家山的西沟河,两河系嘉陵江支流。特殊的气候与自然环境孕育了这里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保护区内海拔1100米以下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带,海拔1100m以上为含常绿树种的落叶阔叶林带。在海拔1500m以上,大面积的箭竹、木竹与落叶阔叶树种混生,是构成竹林的主要成分,为大熊猫的生存提供了稳定而丰富的食物来源。金竹、刺竹、黑竹等竹类在保护区的存在,构成了种类繁多的竹类资源。经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植物研究所、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对青木川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考察表明,保护区内有维管束植物173科、732属、1598种。被列为珍稀濒危植物的有82种。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有14种。珙桐、青钱柳、水青树、连香树、领春木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植物,为中国特有物种。有野生动物24目、78科、243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林麝、金钱豹、金雕等6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有猕猴、红腹锦鸡、大灵猫、斑羚等17种。青木川自然保护区中,金丝猴与猕猴在同一海拔高度的同一区域存在,在中国尚属首次发现,成为野生动物界的一个不解之谜。
 
  4、天台山、哑姑山景区及汉中天台国家森林公园
 
  天台山、哑姑山景区及天台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秦岭南麓、汉中盆地北缘。位于汉中市汉台区武乡镇北,距汉中市中心城区以北18千米。是一处聚自然山水景观与历史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森林公园,总面积3674平方千米,辖天台山、哑姑山、太白、石堰四大景区108处景点。景区地处南北气候分界线,园内野生动植物种类较齐全,森林覆盖率达92.3%,年平均气温10.1℃。景区地形地貌奇特,山形奇峻,溪清泉幽,参天古木遮荫蔽日、奇花异草漫山遍野。
 
  景区中的天台山和哑姑山分别为陕南著名的道教和佛教圣地。天台山山顶平坦如台,故曰天台。被誉为陕南第一名山,集“奇、险、古、幽、秀”于一体,山势雄伟,陡峭险峻,层峦叠嶂,气势状观。有飞仙灵崖、梅花古碑、琴泉雅奏、避滩地穴、岱顶风光等著名人文、自然景观。登主峰岱顶,北眺秦岭翠峰,南瞰汉中盆地。山顶有始建于唐宋、兴盛于明清的古建筑十余处,依山绵延十余里,主要包括灵官殿、南天门、药王楼、涌泉寺、斗母宫。方圆百里群众前来朝圣,常年香火不断,历来是汉中朝圣旅游之胜地。传说唐代名医孙思邈辞官后曾游医陕南为百姓治病,为选好药登临天台山,看到林深泉幽的山野遍布着茂密的药草,把此辟为采药基地广济众生。后人修建天台寺纪念这位药王。据《汉中府志》记载,天台寺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主殿供奉孙思邈,故名药王殿。此后每年农历六月,附近各县百姓登临拜谒药王,祈求保佑。
 
  清代曾任汉中知府的严如煜有诗描写天台山风光,“苍苍石峰立嵯峨,险道新盘上旧阿。地狭寺随峰石转,僧归身带野云多”。天台十八景声名显赫,为:诸葛故堡、石堰交流、呼吸奇泉、飞仙灵岩、太极神图、张拉塌洞、梅花古碑、晴天夜雨、早种晚收、蜡烛笔立、二仙围棋、银洞白光、琴泉雅奏、白云风洞、青龙昂首、避滩地穴、土孤堆峰、岱顶风光。
 
  景区内的哑姑山又名金斗山、宝峰山。传说西王母瑶池里的荷花仙子下凡到留坝马道飞仙沟变为哑女,受观音点化,采药炼丹,普救山民。后来上金斗山隐身归天,后世人修庙纪念,改金斗山为哑姑山。哑姑山奇峰独立群山之中,从南天门到观音顶,依山势地形建有大小殿院几十间,神像数百尊。哑姑山山势峭拔,林木茂盛,四周群山逶迤,山下深谷幽静,溪水环绕,山间寺庙殿宇鳞次栉比,依山而筑。哑姑山还有汉王城、楚家寨、猪腰石等遗址、遗迹和白龙泉、龙凤眼、三潭印月等泉涧多处景点。
 
  5、汉中石门风景区
 
  汉中石门国家水利风景区位于汉中市北18千米的褒河谷口。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极其丰厚的国家水利风景区。这里是最著名的褒斜道南口。自春秋战国以来褒斜道就是沟通我国中原、西北与西南交通重要纽带。这里是美女褒姒的故乡,褒姒从这里走向镐京,演绎了她的悲喜人生,留下倾国倾城、烽火戏诸侯的历史活剧。萧何从这里策马扬鞭,追赶旷世奇才韩信,赢得汉家四百年江山。萧何在这里修筑山河堰,使汉中盆地成为旱涝保收的鱼米之乡。开凿于东汉永平年间的石门隧洞是世界上第一条的人工隧道。遗憾的是这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工程因石门水库的修建永远沉没于水底。石门隧道内及四周曾有摩崖石刻一百多处,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宝库,其最著名的是《大开通》、《石门颂》、《李君通阁道表》、《石门铭》等石门十三品。张良曾在褒谷口的一块巨石上题写“玉盆”二字,大隐士郑子真题有“石虎”摩崖,曹操征与刘备争夺汉中路经褒谷口看到滔滔褒河水激流翻滚题写“衮雪”二字。历代文人墨客途经石门都会吟诗作赋,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大书法家于右任看到石门摩崖书法瑰宝,兴奋得热泪盈眶,不忍离去。为临摹《石门铭》夜宿石门,赋诗道:“朝临石门铬, 摹写二十品,辛苦集成联,夜夜泪湿枕。”
 
  石门一带自然景色绮丽壮美,清代文人王晚香曾将石门一带的自然景观概括为“褒谷二十四景”。这里山势嵯峨,怪石嶙峋。与石门相对有一巨石颇似猛虎盘踞,故名“石虎”。当地有民谣曰:“石门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能解得开,买下汉中府。”
 
  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石门水库绵延数十里,高峡平湖、水光潋滟、山色葱翠、草木繁盛。复原的古栈廊阁,相映成趣。
 
  6、黎坪国家森林公园
 
  黎坪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南郑县黎坪镇境内, 2002年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10年被批准为地质公园。黎坪距汉中市区70千米。黎坪国家级森林公园是以森林景观、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及现代人文景观为主体,集山景、林景、石景、水景、气候景观和田园景观为一体的山岳型森林公园。公园总面积9403公顷。黎坪有“陕南第一山水”、“ 陕西最美丽的地方”、“绿色明珠”、“东方瑞士”、“石林奇境、碧水天堂”之美誉。随着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黎坪将成为陕西乃至西北最具吸引力的自然风景名胜。共分为黄杨河、黎坪、石马山、冷坝四大景区。黄杨河景区以西流河大峡谷的天书崖、海底石城、中华龙山、剑峡、红尘峡、翡翠池瀑布为主要景观。黎坪景区以巴山松原始森林、黎坪垦区管理局旧址(安汉故居)、巴山民情风俗和田园风光为主要景观。石马山景区以奇异雄健的石林群为主要景观。冷坝景区以天然草场、蒙古风情为主要景观。黎坪山水风光秀美,四季景色各异。阳春,遍地百花绽放、姹紫嫣红、赏心悦目;盛夏,清泉碧绿、浓荫蔽日、凉爽宜人;金秋,红叶似火、野果飘香、沁人心脾;寒冬,冰雪世界、晶莹剔透、静谧安宁。
 
  7、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
 
  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距略阳县城北部48千米秦岭深处,占地面积58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为94.3%,海拔1500米—2214米,年均气温12℃。公园内山奇峰峻、林幽水秀,环境优美,景观一溶洞群和茂密的原始森林为主,集雄、险、奇、幽、秀特色为一体。景区内溶洞景观非常丰富,有五龙洞、四佛洞、玄天洞、青龙洞、穿云洞等,洞内石柱、石笋、石莲、石乳形态各异,洞外摩崖水帘,碧水龙潭,风景优美。地处亚热带与温带过渡地带的五龙洞景区四季分明、景色宜人,春天繁花似锦,夏季浓荫蔽日,金秋红叶满山,冬日银装素裹。公园内还有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如古栈道和唐宋叶家寨遗址。由于植被覆盖率极高,公园内野生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珍贵树种还栖息着羚羊、金雕、鹿、豺、猞猁、大鲵等国家级保护动物。
 
  8、云雾山风景区
 
  云雾山位于勉县东北部的秦岭南坡,距勉县新街子镇32千米,距汉中城区约57千米。景区内北亚热带原生林保护较好,有植物1390种,动物518种,森林覆盖率达90.7%。
 
  云雾山是一处美仑美奂的山水景观,亘古以来就存在于秦岭深处。从云雾寺沿景区的小河向山的深处走去,处处都是美景。每一湾水、每一片草、每一株树、每一块石都像是造物主摆放的盆景,看似随意,却恰到好处。夏初的云雾山,满山滴翠,浓荫蔽天。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即使烈日当空,也无炎热之感。阵阵山风吹来,觉得心旷神怡。慢慢地行走,细细地品味,享受着嶙峋怪石、潺潺清流、奇花异木带给我们的审美愉悦和心灵慰藉。
 
  云雾山最美的是它的瀑布。云雾山瀑布由景区内发源于留坝光头山的沙河巨大的落差形成。沙河,发源于秦岭深处小河,从海拔2600多米的光头山出发,跌宕起伏地演奏着自己的乐章。仅仅流淌四十多公里到云雾山,落差就达一千多米。在当地,云雾山瀑布还有个令人发指的名字,“杀人坪瀑布”,足见其险恶。一丈多宽的水幕从两峰的垭口间奔泻而下,在山崖上折了三折,落在河谷的深潭里,激起雪白的浪花,发出轰隆隆的响声。三折的悬瀑落差超过200米,大气磅礴,站在瀑布对面的观景台上,飞腾的水雾扑面而来,使人感到有些寒意。初夏雨量充沛,瀑布更加壮观。站在位于瀑布第二折对面的观瀑台上,飞溅的水珠似濛濛细雨,片刻便会打湿游客的衣衫。与云雾山瀑布相比,九寨沟的诺日朗瀑布只能算是个精致的小盆景。云雾山瀑布无论是水量、宽度,还是落差,都超过了庐山三叠泉瀑布。
 
  云雾山景区中有一所佛教寺庙云雾寺。云雾寺,初名为朝阳禅院,建于唐代贞观年间。这座深藏于秦岭深处的古寺香火鼎盛之时有僧众800多人。隐没在云雾寺附近荒林、草丛中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众多佛骨塔正是当年朝阳禅院的香火旺盛的见证。传说明代有萧皇后出家并病逝于此,朝阳禅院旁百姓们俗称的皇姑坟据说就是萧皇后的最终归宿。万历之母——孝定李太后曾为朝阳院“赐佛经678函,且施舍钱粮,历有余年”。这座千年古刹彻底毁灭于上世纪“文革”中。现云雾寺已恢复重建。
 
  9、红寺湖国家水利风景区
 
  红寺湖国家风景区位于汉中市南郑县红庙镇,距汉中市城区25千米。景区由修筑在濂水河上的红寺坝水库形成的水面及周边的山林构成,面积约35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达88.2%。
 
  红寺湖景区由桃花岛、楠竹林生态园、孤山山庄、天鹅湖、钓鱼岛、天然浴场、民俗村、祈儿寨等30多个景点组成。红寺湖具有江南山水的柔美秀丽,是汉中最具魅力的生态风景旅游区之一。水中突起的桃花岛、大小孤山,如镶嵌在碧波万顷的湖面上的绿色翡翠。浩淼的水面、苍莽的森林、青翠的竹海、巍峨的群山和谐完美地组成一幅美妙的山水画。桃花岛、大小孤山上栖息着无数白鹭、苍鹭、锦鸡、牛背鹭、池鹭、鸳鸯等野生鸟类。
 
  置身红寺湖中,你会感到喧嚣的都市、紧张的生活给你带来的烦恼烟消云散,使你心宁气爽。
 
  10、南沙胡国家水利风景区
 
  南沙湖风景区位于城固县城南巴山北麓浅山谷口,距城固县城15公里。海拔最高814米,最低470.8米,平均高约640米。南沙湖景区主要由修建在南沙河上的南沙河水库构成,水库水域纵长7.5公里,横宽2.5公里,回水线5.1公里,水域最深处40米,流域面最宽处600米。
 
  南沙湖水清澈碧绿,无风时波平如镜,微风起碧波荡漾。环湖群山叠翠、花繁树茂、道路蜿蜒、农田肥腴、茶园滴翠、农舍俨然。湖中偶有小船撒网捕鱼,颇有江南水乡韵味。景区及周边湿地、山峦历来是白鹭、夜鹭、池鹭、牛背鹭、黑耳鸢、翠鸟、黑枕黄鹂、黑卷尾、灰喜鹊、白顶溪鸲、锦鸡、白颊嗓眉、暗绿柳茑、画眉、雉寿带鸟、白脸山雀、白头翁、鸳鸯珍稀鸟类的栖息地。景区周边的百姓历来有爱鸟的传统,在这你可以看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南沙胡观鸟是这里旅游的一大亮点。
 
  景区中还有如回龙寺、五郎关、地母庙、明珠寺等人文景点。
 
  11、 大坪峪生态旅游景区
 
  佛坪县大坪峪生态旅游景区位于佛坪县城北22千米处的108国道旁,是陕西省十大旅游景区之一。景区内溪泉清澈,奇石灵异,秀木茂密,山花堆聚,林风飘香,峰回路转,时而碧潭影石,时而飞瀑浅鸣,时而峭壁飞立,时而曲径通幽,满目绿翠,触耳溪鸣鸟唱,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景区内三叠泉、二龙戏珠、女儿滩、双心池等景点自然天成,母女峰、栖云峰、石龟等天趣神功。整个景区集秦岭山水之幽、静、秀、奇和珍稀动植物于一身,秦岭大熊猫野化培训园内熊猫悠然自得,金丝猴大峡谷内灵猴跳跃,百鸟园内红腹锦鸡和华鸡等各种珍稀鸟类100多种,是人们避暑、休闲、摄影、度假、观光的最佳去处。
 
  12、龙岗古人类文化遗址
 
  龙岗寺遗址位于南郑县梁山镇,东临汉江,北依梁山,与汉中“滨江新区”隔江相望,经龙岗大桥距中心城区约1.5千米。
 
  龙岗寺遗址蕴藏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影响。遗址西部发现的旧石器类型众多,有砍砸器、石球、尖状器、刮削器、石砧、石锤等,与大熊猫、剑齿象、羚羊等哺乳动物化石伴生。石器显示了原始、古拙、粗犷的风貌,兼具我国华北、华南旧石器文化共有的特征。遗址东部是一处规模宏大的新石器时代墓地。1983年5月到1984年10月陕西省汉水考古队于此发掘面积约1800平方米,仅占整个遗址面积的1/6。葬式分单人仰身直肢葬、二人合葬、二次葬等,还有小孩的瓮棺葬。出土随葬器物三千余件,有陶制、磨制石器,徽骨雕艺术品、玉石装饰品等。这批墓葬其中六座属于李家村文化时期,其余属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和龙山文化时期,从地层关系上证实李家村文化早于仰韶文化。通过这些遗存我们可以窥见汉水上游母系氏族时代人类同自然斗争的艰难历程,这里还发现汉代墓葬。
 
  遗址地面现存的龙岗寺院,迄今所见最早的记载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502一519年)。据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载:“汉水又东经万石城下,城在高原上,原高十余丈,四面临平,形若覆翁。南遏水为阻,西北并带汉水。”常璩所著《华阳国志》亦载:“龙岗北临汉水,南带廉津。”“万石城”位于龙岗寺附近。龙岗寺历代佛徒朝会之处,在全国享有盛名。盛唐诗人岑参在《梁州陪赵行军龙岗北庭泛舟宴王侍御》一诗中描写龙岗胜迹:“谁宴霜台使,行军粉署郎。唱歌江鸟没,吹笛岸花香。酒影摇新月,滩声聒夕阳。江钟闻已暮,归棹绿川长。”当时的龙岗寺古松翠柏参天,山水根依,鸟鸣苗奏,游人如织。明末战乱,龙岗寺衰破,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曾作复修。现存殿堂庙宇四十八间。
 
  龙岗寺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分布密集,自成序列。1986年中科院黄蔚文教授考察龙岗寺指出:“龙岗寺旧石器遗址是亚洲三大旧石器遗址之一”。美国奥勒根大学迈尔·阿金斯教授参观龙岗寺遗址后感叹道:“我从这里看到了中国文化的根源。”1992年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龙岗寺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13、古汉台及汉中市博物馆
 
  古汉台位于汉中市汉台区东大街26号,楚汉相争时期筑建,面积约8000平方米,由三级台地构成,台高7米。刘邦驻汉中而发迹,故将定国号为汉。汉台是刘邦驻军汉中时的王宫遗址。公元前206年鸿门宴后,项羽爽约,封刘邦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古汉台是刘邦为汉王时王宫所在地。刘邦到汉中后汉中演绎了最生动的历史故事:萧何月下追韩信、筑坛拜将。后刘邦用韩信之计明修暗度、平定三秦、逐鹿中原、逼霸王别姬、自刎乌江、建立大汉王朝。汉中成就了一个强盛的王朝——汉朝。汉成为一个伟大民族的徽号,成为一种古老文字的称号,汉成为一种灿烂文化的符号。
 
  宋朝至民国时期,汉台为汉中府署所在地。历尽沧桑的汉台,今天已经没有汉代的建筑了,北宋张少禹曾有诗句说,“留此一抔土,尤为汉家基”,可见在北宋时汉台曾一度荒芜过。到了南宋,汉台被开发为供官员办公之余休闲娱乐之处。
 
  1958年,汉中市以古汉台为馆址,建立了汉中博物馆,其建筑主要依托古汉台原有的建筑风格和布局,由自南而北逐级升高的三个院落组成,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相继修建了石门十三品陈列室、褒斜古栈道陈列室、东西华亭、北大门仿古建筑群,重修了望江楼、桂荫堂,整修了庭院园林,形成了以明清建筑以主的园林式风格。
 
  14、拜将坛及饮马池
 
  拜将坛,又称拜将台,位于汉中市城南门外,距离古汉台西南约300多米处。由南北两座夯土台组成,台高3米多。公元前206年,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就国南郑南。曾为项羽执戟郎中的韩信便投靠刘邦。虽经萧何多次的引荐仍得不到刘邦重用,韩信弃汉逃走。萧何得知韩信逃走之讯,追至今留坝县内的樊河边,是夜水涨不能渡,被萧何追回。萧何在刘邦面前反复陈述重用韩信的利害。刘邦采纳萧何建议,拜韩信为大将。《汉中府志》说:“拜将台,在南城下,相传汉高祖拜韩信为大将,筑此以受命。今址尚存。”汉水边的拜将坛昭示人们: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是成就大业的关键。曾受胯之下辱的韩信接掌号令三军的帅印。登坛论天下势折服一代枭雄。从汉中出发,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统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取”,创造世界军事史的神话。君臣一心、披坚执锐,强盛统一的大汉王朝由此诞生。东方古老的民族有了统一的符号,一面汉“字”大旗飘扬至今。韩信为刘汉王朝建立了赫赫战功,与萧何、张良并称汉兴三杰。汉王六年,有人告韩信谋反,刘邦降韩信为淮阴侯。汉王十一年,韩信被吕后、萧何设计斩杀于长安长乐宫钟室。
 
  南台四周用汉白玉栏杆围砌,台场平坦宽敞,台脚下东西各树立一石碑,东碑阳刻“拜将坛”3个字,碑阴刻《登台对》,摘自司马迁的《史记·淮阴侯传》。西碑阳刻“韩大将韩信拜将坛”8个字,碑阴刻七绝一首:“辜负孤忠一片丹,未央宫月剑光寒。沛公帝业今何在,不及淮阴有将坛。”拜将坛现已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北台上建有一亭,顶部是斜山式。斗拱飞檐翘角,下边枋檩竹等均施玄紫彩色和苏式彩画。此亭形体舒展而稳重,气势雄浑而大方,金碧辉煌,十分壮观。亭阁有冯玉祥将军在汉中期间的题联:“盖世勋名三杰并,登坛威望一军惊。(原碑石今已佚失)”
 
  历史上汉中拜将坛遗迹在明代、清代、民国和解放后先后有四次大的维修。当今,在“旅游活市”战略的带动下,汉中市政府投资近6000万元,对拜将坛遗迹进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第五次扩建修缮。景区占地由原来的5.25亩扩大到82.5亩。景区以拜将坛遗址为核心,陈列为辅助,以雕塑、湖面、亭台、水榭、棋盘广场、汉阙南大门等仿古园林建筑融为一体的遗址景观园。建成后的拜将坛景区面积达50500平方米,景观面积43549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22900平方米,硬质铺地20649平方米,仿古建筑4441平方米。
 
  安放于拜将坛的汉中世纪大钟,重达11吨,属中国西部最大的铜钟,其声宏亮,气势壮观,与拜将坛相应交辉。
 
  饮马池,又称东湖,距古汉台约300米,相传刘邦军队驻扎汉中时曾在池内饮马。饮马池大门上现存石刻对联曰:“神龙能作苍生雨,饮马长怀赤帝风(赤帝指刘邦)。”清初《汉中府志》中记载的汉中八景之一的“东塔西影”。即指东塔塔影映入湖中的景色。“汉阳萧寺塔,飞影入东湖”的诗句,记载了当时东塔西影的奇异风光。周围空花砖围墙原为清道光年间修建,解放后多次整修,清理湖底淤泥。饮马池围墙附近东南城垣角上的三台阁,造型秀丽,画栋雕梁,朱碧相辉,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民族风格。2000年,饮马池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5、张骞墓及张骞纪念馆
 
  张骞墓位于城固县城以西2.3千米处的博望镇饶家营村。张骞,西汉时期著名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开拓者,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其故里在汉中城固县城西南2公里汉江之滨博望村。张骞纪念馆是在张骞墓的基础上修建的。
 
  张骞(约公元前164——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据《汉书·张骞传》记载 :“张骞汉中人也”。《城固县志》:“博望侯张骞故里,在县西南二里。”张骞死后,埋葬在家乡。西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元狩四年(前119年)两次率员出使西域。他用双脚丈量了从长安到西亚的沙漠、戈壁、雪山、草原,让西域各民族看到东方民族的果敢、坚韧、诚信。他把中国丝绸、瓷器、铜器及冶铁、开渠等技术传到西方,带回了西域的葡萄、核桃、石榴等,使天马、骆驼、狮子陆续来到中国。他让中国人欣赏了西方音乐、舞蹈、绘画艺术的精彩。他凿空丝绸之路,使中华文明与古罗马文明融汇交流。张骞,两千一百多年前从汉水之滨走出的年轻人,让世人看到汉中人的广博瞻望、胸怀天下。
 
  张骞墓座北朝南,南北长35.6米,东西宽20米,高5米,成覆斗形。四周古柏参天,竹影婆娑。墓前一对汉代石虎雕工粗犷,姿态雄伟,格局大方。墓前竖有石碑三通,正中一通,高182厘米,宽80厘米,上刻隶书“汉博望侯张公骞墓”,系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所立。左侧有碑“汉博望侯墓碑记”,为清光绪时城固知县胡瀛涛立。右侧一碑,上刻“张氏后商”诸名。2006年 05月25日张骞墓作为汉代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张骞纪念馆整体采用仿汉建筑风格,由我国古建大师张锦秋设计。该设计在对张骞墓有效保护的基础上,把纪念馆的建筑布局分为东西两区,由接待、展览、陵园等部分组成。庑殿式大门、仿汉阙式门楼、重檐庑殿式大殿、歇山式配殿,以及馆内连绵不断的连廊等主体建筑,给人一种沧桑而厚重的历史感。东西配殿的“张骞生平伟绩展”,利用绘画、照片、图片资料、文字说明等向大家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张骞不平凡的一生。
 
  在前往张骞墓区的重檐庑殿式大殿内,矗立着一座张骞和胡妻以及随从堂邑父回归汉朝时的雕像。两侧墙壁所悬挂着汉简《汉书·张骞传》。班固笔下古朴的字里行间,向我们展示那一段凝重而又辉煌的历史。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的廊道路网”通过大会表决。张骞墓作为“丝绸之路”遗产点之一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汉中市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16、蔡伦墓、祠及蔡伦纸文化博物馆
 
  蔡伦墓、祠位于陕西汉中洋县城东10千米的龙亭镇,是中华民族“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发明人蔡伦长眠之地,也是蔡伦的封地。
 
  蔡伦墓、祠内古柏参天、殿宇栉比、碑石林立、风景秀丽而幽静。墓、祠分为南北两部分,墓区居北,墓冢高约7米,长30米,宽17米。墓园原占地25亩,现为6亩。园内有建筑设施13处。花木葱郁,古柏参天,碑石林立,青竹吐翠,丹桂飘香,殿宇古朴典雅,塑像彩画栩栩如生。
 
  蔡伦墓南为祠,祠的中轴线上由南而北依次为山门、拜殿、献殿,正殿大门上高悬有唐代德宗皇帝的御书“蔡侯祠”匾额。殿中有蔡伦塑像。右侧壁上绘有“蔡伦纸”制作工艺流程图,左侧壁上绘有蔡伦于公元114年封为龙亭侯的谢恩图壁画。在蔡伦祠中轴线两侧还有钟楼、鼓楼、厢房、戏楼等古建筑和近代书法名家于佑仁为蔡伦墓祠所题草书真迹。
 
  蔡伦墓、祠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武侯墓及定军山
 
  武侯墓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陵墓,位于三国时期古战场定军山脚下,距汉中市勉县城南4千米处。
 
  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记载:“葬于其山,因即地势,不起坟垄。”现存墓冢系后代起封。武侯墓背倚笔峰山,西南是巴山余脉定军山主峰。武侯墓外围被定军山、少祖山下沿的九条小山岗环抱。近墓四山,名曰“前书案梁、后笔峰山,左土地岭、右武山岗”,将武侯墓紧紧围护。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卒于五丈原军中,蜀汉朝廷按其遗命安葬于此。据县志记载:“每当月明,忽见定军山头旌旗闪烁,帐房参差。”武侯墓高5米,方圆60米,四周围砌以八卦形花墙。墓前竖碑一块,上刻“诸葛亮武侯之墓”,墓后有“护墓双桂”,高达19米,胸围1米左右,树冠如盖,浓荫蔽冢,清雅宜人。墓区面积2.3万平方米,现有古建筑60余间,汉桂2株,汉柏22棵。大殿正中神龛上诸葛亮塑象庄重肃穆,令人肃然起敬,书童侍立左右,龛下张苞,关兴分立两旁。殿后墓冢高6米,周长60米,呈汉代覆斗式,石栏上浮雕35幅“诸葛亮生平”故事图案。冢前有四角揽顶式亭子一座,名曰前坟亭。亭角高翘,围以木栏,亭内高悬“双桂流芳”匾额一块,亭中坚立墓碑两通,一为明万历甲午(公元1549年)陕西按察使金陵赵建所立的“汉丞相诸葛亮武侯之墓”的墓碑,一为清雍正13年(公元1735年)果亲王立的“汉诸葛亮武侯之墓”碑。
 
  拜殿前汉柏上缠绕着一蔓生植物,名“凌霄花”俗名“爬柏凌霄树”。其叶似香椿而色翠,花似牵牛而色赤,每年自夏至开花到立秋止,花期长达百日之久。每花季节,朝开暮落,遍地红英。远而望之,只见苍苍翠柏之中,点缀着朵朵红花,红绿相映,娇艳之极,给人以千年古柏开红花之感。历代文臣武将、文人骚客过武侯墓时都会吟诗作赋,抒发情怀,留下诗作。
 
  定军山属大巴山脉,自高庙子入平地,隆起秀峰12座,自石山子至元山子,号称“十二连峰”,再东为当口寺孤峰,自西向东绵延十多公里,有“十二连山一颗珠”之誉。主峰定军山为最高处,海拔833米,山顶原有“古定军山”石碑,文革被毁,今新立。山南有一个天然锅底形的大洼,周长1.5千米,即三国时称为“可屯万兵”的“仰天洼”。北麓有一片广漠沃野,传说是当年诸葛亮大布“八阵图”、设“督军坛”的武侯坪。黄忠大战夏侯渊的古战场,时常发现“扎马钉”和箭镞,传为蜀军用兵之物;山旁有“斩将桥”,“八角琉璃井”井口八角形,薄页细花纹汉砖砌成,现已不存。山半腰有一大石,高约3.3米,宽约2米,中开一缝,宽窄不一,名曰“挡箭牌”,传为诸葛亮遮挡敌箭的遗物。定军山,一座见证了三国英雄风云际会的小山。老黄忠刀劈夏侯渊,助刘备夺汉中,定天下三分之大势。京剧《定军山》慷慨激昂传唱至今,开中国电影之先河。
 
  武侯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
 
  18、武侯祠、诸葛古镇、马超墓及古阳平关
 
  武侯祠位于勉县城西4千米的108国道旁,与武侯墓隔汉水遥遥相对。《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景耀六年(公元263年)春,诏为亮立庙於沔阳。”即诸葛亮死后第29年,刘禅才下诏立祠。选址于定军山下金牛道旁的相府行辕。这是全国唯一由皇帝下诏并拨给银两修建的祠庙,故有“天下第一武侯祠”之称。
 
  武侯祠大殿两侧、山墙及正面檐下,碑石林立,上刻历代文人墨客及军政名流诗词歌赋。后檐柱悬挂于右任先生题写的对联:“大名垂宇宙,遗像肃清风。”大殿正中神龛上端坐诸葛亮塑像,极显慈祥睿智。他左手持六韬兵书,右手抚膝。琴童书童待立身旁,一持宝剑一捧印绶。龛下关兴、张苞护卫在侧。神龛上方蓝底金字匾额上“忠贯云霄”4个楷体大字为清代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皇帝颙琰御书于皇宫,“驿发”到勉县,由钦差工部侍郎来勉县代表皇帝将匾悬挂于此的。大门两侧有联道:“未定中原,此魂何甘归故土;永怀西蜀,饮恨遗命葬定军。”此联道出了诸葛亮临终时的旷古遗憾。武侯祠自魏晋以来,历代名人留下墨迹甚多。唐朝李商隐、宋朝陆游、明代薛宣、清代王士祯等都曾来此赋诗题字。目前保留下来的碑石有60多通,匾30多方,联20余幅。在众多石碑中,首数唐贞观十一年(公元795年)沈迥刻立的“蜀汉丞相诸葛武侯新庙碑铭并序”一碑最为珍贵。除此之外汉柏、汉桂、旱莲、银杏等古树名木30余株,遍布各处,其中汉柏18株,据测定树龄均在1700年以上。旱莲被证实为世界稀有花木,现被定为汉中市市花。
 
  诸葛古镇位于武侯祠旁,是陕西省重点文化项目之一,由陕西旅游集团和勉县政府共同组织实施。项目占地300余亩,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5亿元。规划设计以“体验汉家文化,演绎三国风烟”为文化定位,以“诸葛生平文化、武侯祠文化、中国居民文化”为文化主线,以一条水街、一条旱街为主要游览动线,形成“建筑彰地域、布局筑灵魂、景观展生平、演绎讲故事”的古镇格局,突出展现文化多元化、建筑多元化、体验多元化。项目主要建筑单体包括9大文化展览项目:冷兵器博物馆、天下武侯祠、诸葛影院、诸葛相府、空城计、荆州学业堂、戏楼、诸葛郡丞府和商业建筑31栋。主要建筑景观为八卦广场、隆中、水镜庄、借东风、舌战群儒、孔明灯广场、水八阵、锦囊妙计、空城计、五丈原广场等。整个两汉三国文化景区,武侯祠、马超墓、诸葛古镇、《出师表》实景演出、汉江亲水平台、青舍精品客栈六大板块遥相呼应,形成集历史古迹保护、民居建筑、实景演出、生态园林景观、民俗餐饮、休闲度假等多业态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景区。
 
  “诸葛古镇”主体将于2016年1月竣工,2016年3月底正式投入运营。
 
  马超墓位于勉县武侯镇继光村,距武侯祠约1千米,是三国时期名将,位列关羽、张飞之后,武艺高强,文武双全,素有称“金吕布,银马超”之称,俗语道:“三国战将数马超”。三国演义称其为“神威天将军”和“锦马超”。公元222年,马超病逝于阳平关任上,并安葬当地。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后葬于勉县城南定军山脚下,与城西七里处的马超墓隔汉水遥遥相望。《关中陵墓志》载:“汉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诸葛亮武侯军至沔阳,亲谒墓所致祭,并命其弟马岱挂孝。”
 
  古阳平关又名白马城、浕口城,始建于西汉,位于今勉县武侯镇莲水村,距勉县城5千米。古阳平关北依秦岭,南临汉江和巴山,西隔咸河与走马岭上的张鲁城遥遥相对,雄踞于西通巴蜀的金牛道口和北抵秦陇的陈仓道口。与定军山、天荡山互为犄角之势,是汉中盆地的西门户,也是巴蜀通往关中的北端前沿,地理位置十分险要。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各时代众多英雄豪杰都曾在此或以文韬武略,或用金戈铁马演绎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关城外三岔路口矗立着跃马挥茅的马超塑像。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七月,曹操率兵10万,攻取徽县、凤县后,开始进军汉中,攻阳平关。张鲁原已有意向曹操投降,但张鲁之弟张卫不肯就范,要与曹军一搏,在阳平关依山修筑十余里的营寨抵御曹军。曹军久攻不下,粮草已近匮乏,准备撤军。一个偶然的机会战场形势突然逆转,张卫军队莫名其妙地失败,曹操夺取阳平关。夺取阳平关后,曹军迅速占领了南郑(今汉中市区)。张鲁翻越米仓山逃往巴中,十一月投降。十二月曹操从汉中撤军班师回邺城,留夏侯渊守汉中。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刘备率领诸将进兵汉中,被张郃阻挡在阳平关外汉江上游的深山峡谷之中,彼此相互对峙一年有余,刘备未能进人汉中盆地。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一面派兵攻打张郃在走马岭的营堡,一面南渡汉江,沿山间小路,抢占了军事要地定军山,从而迫使夏侯渊把防守阳平关的曹军东移,来与刘备争夺定军山。蜀军在反击中大将黄忠冲人曹营刀劈了夏侯渊,汉中落入刘备之手。
 
  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诸葛亮出师北伐,率领各路大军屯兵于沔阳长达八年之久。在这八年里诸葛亮一直把阳平关作为他进可以攻、退利于守的大本营。
 
  现今在古阳平关遗址上已恢复一段城墙与城门,阳平关附近莲水村卧龙岗上仍留有诸葛亮读书台遗址。
 
  19、江神庙
 
  略阳县江神庙位于县城环城西路嘉陵江畔,整座院落依据地势高差而建,占地2000余平方米。江神庙建筑最大的特点是重于木雕和彩绘,注重外观华丽,富有地方性和民族色彩,这些古建没有汉族古建的斗拱装饰,大量使用挡封板,以便遮盖檐椽和内部的梁架结构。古建上的板绘艺术,有兽头图案画、氐羌人物画和高浮雕人物故事图像。兽头图案画,多是熊飞野猪飞猴之类的动物,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写实风格,与氐羌族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的宗教活动有关。氐羌人物形象造型新奇,衣着服饰与汉族迥然不同。有一将军画幅,高鼻、浓眉、大眼,头戴尖顶羊角帽,帽顶有金鸡翎,耳旁披发,身着披风,内着铠甲,足蹬尖卷头皮靴。高浮雕人物故事图像,多系人物花卉,人物中有羌民形象。注重彩绘和木雕板绘。庙内有反映古代民俗民情、神话传说、传统礼节、戏曲故事的彩绘与木雕板绘近400幅。据《略阳县志.艺文志》载:“王爷庙(即江神庙或水神庙)岁已亥庚子(应为道光十九、二十年)间重加丹垩,金碧辉煌。”
 
  再往东拾级而上,过一小巧玲珑的大理石桥,即到江神殿前殿,飞龙绕柱,江神坐在龙身上一手抓龙角,一手指天,前殿两侧各有两间小厢房,古时为船帮休息室,过前殿往东,拾级而上,则到了后殿,后殿与前殿之间,有一小小庭院,两侧各有两间厢房,后殿为书画展室。
 
  江神庙内戏楼面阔三间,进深四间,底层为江神庙人口,二层戏台和化妆室用木板隔开,栏板,檐仿雕刻精细,过厅前殿、后殿面阔五间,均为穿斗式木构架。戏楼翼角斜撑木柱是一只金雕木虎,并和人物造型联成一体,给建筑增添了威严和别致的格调,戏分栏板木雕题材丰富,有兽头图案画,氏羌人物和浮雕故事图像,兽头图案画多为熊、猪、猴之类动物。
 
  江神庙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国长江流域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氏羌戏院式建筑群。
 
  20、灵崖寺
 
  灵崖寺位于陕西省略阳县城东南3公里处,依山傍水,坐东向西,依托山岩上两个天然大溶洞而建。寺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巧妙结合,堪称“故道明珠”、“陕南小碑林”。灵崖寺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开元年间,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这里自古就是周边地区的宗教旅游胜地,历史悠久,各种传说轶闻举不胜举。杜甫、吴道子、于右任、李可染等文人墨客都曾在此留有笔墨。寺内藏有汉代至今的近二百余通碑碣,著名的汉代书法名碑《郙阁颂》现藏寺内。灵崖前洞洞口高约25米,宽50多米,进深约100米。洞口崖的望江楼边拔地而建,绚丽多彩。大雄宝殿中的毗庐大佛始塑于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三株凭空直上的棕树,高约20米,传为唐人所栽,故人称“唐棕”,号为“佛前三位香”。今“唐棕”仅存两株。“唐棕”前有一圆池,“药水”流人,池水清碧,金鱼嬉戏。大佛身后“金龟”深藏洞中。由前向左,经“奈何桥”傍崖而行至后洞,又名“罗汉洞”。“玉柱”、睡佛,依次而列,别有情趣,更加神秘莫测。两洞之间有一泉,西流而入嘉陵江,据说饮此泉水,上清头目,中顺肠胃,具有清心明目之功,解热除烦之能,因此而叫“药水”,后此洞之右即“药水洞”,每逢春夏鸟语花香,林荫气爽,游人流连。
 
  在后洞的玉柱边,是一尊体态丰满慈祥沉睡的钟乳天然大佛。这形象逼真的天然钟乳大佛 ,身披袈裟,慧眼紧闭,袒胸露腹,赤脚侧卧。
 
  《郙阁颂》摩崖石刻珍藏与寺中。《郙阁颂》是东汉灵帝刘宏建宁五年(公元172年)刻的一方摩崖石刻。是为纪念东汉武都太守李翕修建栈道而书刻的,全称《武都太守李翕析里桥郙阁颂》。《郙阁颂》摩崖是我国珍贵的汉代刻石。石刻原在略阳徐家坪村嘉陵江边, 1979年12月修乡间公路,《郙阁颂》受损,后迁至灵崖寺,粘接复原,嵌在前洞石崖边。因摩崖刻石地处拐弯,古代纤夫借此勒绳以省力所致,今可见其勒痕。《郙阁颂》书法自成一家,独具一格,为标准的汉隶八分体。结构严整,章法茂密,俊逸古朴,风格浓郁,体态赫奕,在优美多姿的汉隶中,为中国书法艺术精品,是研究我国文字、书法和东汉八分汉隶的重要实物资料。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盛名就遍及海内外,为历代文学家、书法家所推崇,各种金石学专著、杂记、书法专论多有著录,仅《隶辨》就录有128处之多,价值极高。近年来日本书法家多次远渡重洋,前来目睹这块东汉摩崖刻石瑰宝,并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它与《石门颂》、《西狭颂》并称“汉三颂”。
 
  21、汉中兴元生态游示范区汉文化项目
 
  项目建设区位于汉中市区北部兴元新区范围内,距城市中心4公里,规划占地面积27.7平方公里。项目以汉中享誉世界的汉文化遗存为依托,以优良的山水生态建设为先导,以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和造福区域人民为出发点,按照“大汉、大水、大绿”总体思路,集中建设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医疗保健、养老养生和艺术产业等7大产业集群,将汉中打造成最适宜居住创业的西部明星城市。
 
  项目从2012年启动以来,已完成了项目建设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以及核心区域的修建性规划,文化旅游项目设计工作完成,开展了整个区域的征地拆迁,实施了区域内骨干道路、桥梁水系等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6月26日,汉中市委、市政府在项目区举行了惠府路等十九个建设项目的集中开工仪式,标志着兴元新区大规模建设正式拉开了帷幕。截止2015年11月15日,整个项目区共有集中安置区、道路基础设施、水系景观和文化设施等四大类48个项目在紧张有序地加紧建设。
 
  项目区内建设的道路有:丝绸路、翠屏路、傥骆路、惠府路、丝绸西路、翠屏东路、陈仓路、诸汉路、文广路、西二环等。目前景区内新开工建设的骨干道路有23条,总长度达60余公里,总投资近30亿元。所有的道路全部配套高标准的绿化设计方案,使每一条道路都独具特色,美轮美奂。
 
  改造项目区内的水系,改造原有的兴元湖,开挖新的汉源湖,形成以兴元湖、汉源湖为核心,东西两翼延展13公里的水系景观带。配合水系改造和道路建设,配套建设80余座各具特色的桥梁和8个古渡口码头,形成规模宏大的水上游览观光系统。现已建成玄武桥、牵牛星桥和文曲星桥等各类桥梁。
 
  已经开工建设汉宫和汉苑酒店。建成以后的汉宫,将成为世界汉语大会、世界汉学大会和世界汉文化大会的永久会址。汉苑酒店建成后,将是国内第一座按照7星级酒店标准设计建设的国宾馆。在核心景区内,将有汉宫、汉乐府、兴元城市展览馆、汉苑酒店、汉人老家街、张骞风情街、蜀道乐园、汉乐府和中央商业大街等一系列文化旅游设施陆续建成,这里将成为汉民族流连忘返的精神家园,将成为令国人骄傲,世人震撼的传世佳作。

上一篇:汉中十大文化符号解读

下一篇:汉中——古代中国西部交通枢纽